“85后”的另类豪宅生活
“富二代”透支人生体验
冬冬告诉记者,爸爸在北京买这套千万豪宅时,打动他的就是一句:留学回来的企业家住那边,层次高。这套房子成了父亲替冬冬做的投资:认识一群喝洋墨水的中产阶级,潜台词就是脱掉山西煤老板的烙印。一年下来,冬冬只认识了几位经常遛狗的邻居。一套房子真的会划分人群吗?冬冬觉得老爸似乎失算了。
“啪”,一只爱玛仕皮包 在地上,一双小手乱翻,包在地上蹭来蹭去,终于钥匙沾着饼干渣从零食袋里钻出来。23岁的冬冬吐吐舌头乐了,打开了高品质社区星河湾三期的家,“顺脚”将包踢进门。这个价值六位数的包,曾和贝克汉姆老婆一起出现在杂志上。
进门后,冬冬首先习惯性地打开室内照明,水晶灯光环下的一派欧式奢华登时呈现在记者眼前,大理石板材光鉴照人,酒红色丝绒复古沙发与香槟色的厚重窗帘搭配,逼人的华贵檀木家具透着深邃光泽,在一派高山仰止间,刺眼地点缀着灰太狼拖鞋和维尼熊。“搬进来时就装修好了,据说80%的材料都是进口的,傻贵傻贵的,我不喜欢,太闷了。”冬冬环顾四周说,“灯还不错,很亮,晚上不会害怕。”在这间近300平方、四居四卫、处处奢华的房间内,只住着一个冬冬。
“年轻人、贷款、买豪宅。”冬冬一边嘬着可乐,一边琢磨记者的题目,半晌,认真地说:“其实我也借贷了,付出的是正常成长轨迹,换来的是提前进入不属于自己的世界。也就是说,我长夹生了。”冬冬强调自己出身于晋商家庭,随后又自嘲地笑称就是煤老板。“与浙商不同,晋商并不希望自己孩子接班,特别是女孩。我去年从外地大学毕业后,被爸爸安排在科研单位做行政,家里没盼我多有出息,最主要的是接近文化人,有气质。别跟纨绔子弟混。”同时交到冬冬手里的还有这套房子。“最近大家都议论《蜗居》,我搭不上话,没操过心,所以没共鸣。
去年年底,冬冬只身搬进这间装修完备的欧式豪宅,两天后就买了条金毛猎犬,“挑个头大的买,一个人在家,空落落的。”其实与老家的别墅比,300平方的房子并不大,但冬冬总是觉得“有种被家具俯视的感觉。”
入住一年了,冬冬家里没有接待过邻居,“我似乎辜负了老爸的希望。刚来时参加过一次物业组织的业主联谊,人很少,大家谈的也都是股票、楼市啥的,我插不上话。一梯两户,邻居之间偶尔碰面,人家微微点头,我没敢多说话。”多亏大狗搭桥,冬冬总算是认识了几位经常遛狗的邻居,“终于有一次被邀串门儿,女主人问我要不要喝奶茶,我套近乎地说您是内蒙古的吧,我姥姥也是内蒙古人。结果人家说的是英国下午茶,窘的我呀。”回家后,冬冬地积极学习酒茶知识,理论知识掌握了不少,但她口渴时依然只想喝可乐。
冬冬告诉记者,星河湾年轻的业主并不只她一个,甚至有90后小海归独自生活,“我还有班儿上,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打发时间,所以,我挺理解网上炫富的小孩。”
结束采访时并不太晚,冬冬却执意要开车相送,当得知记者因装修而借居朋友家后,小姑娘眼睛啪地亮了:“你搬我家来吧。”那一刻,她眼中的期盼让记者有了一丝心疼,没人分享快乐,何尝不是一种寂寞。
炒房也讲生活品质
精打细算难免抱怨
“看北京的房子,送个几十平方的小花园就很了不起了,但价格也要贵很多。在国外目前多数就是买郊区的二手房,产权也是999年,人们都不喜欢住在人流密集的地方,想把工作和生活的空间拉大。”
从新西兰刚回国的小宫24岁,是坚定的“炒房派”,虽然身边朋友也劝他不应该一步到位置业,甚至不适合买房,但小宫却不这样想,强努着供了两套房子,150平方的给自己住,小点的打算出租。小宫告诉记者,他刚买了两个月的房子每平方就涨了1000元,他判断在中国持续向好的经济环境下,北京房价依旧有上涨空间。“我觉得如果三年内我买的第二套房每平方能上涨7000元,那我买得就值了。可以一次性帮我还清第一套房的贷款,还有余款再投资购房。”